熱門: 血型 星座佔有慾 快解辣 排毒 解夢 主題 天涼泡湯趣 用手機上知識+ 知識搜尋 知識+ > > 歷史> 歷史人物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| 平津會戰國軍失利?勝利?的原因. 發問者:匿名 發問時間:2008-04-17 01:00:50 解決時間:2008-04-24 01:03:17 解答贈點:20 ( 共有 0 人贊助 ) 回答:2 評論: 0 意見: 1 [ 檢舉 ] 網友正面評價 100% 共有 3 人評價請問 平津會戰國軍失利的原因?勝利的原因? 請盡速回答~ 增點 20 最佳解答網友票選 回答者:超級黃柏帥 ( 初學者 5 級 ) 回答時間:2008-04-17 02:05:35 [ 檢舉 ] 平津會戰: 第一階段"國軍氣焰超高昂" 「五個月內打倒共軍!」-蔣中正 ,1946,10,18 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軍佔領張家口後,蔣介石志得意滿,不顧共產黨與民主同盟的反對,以及美方的壓力,悍然發動全面內戰,他更在1946年10月18日的軍事會議上宣佈「五個月內打倒共軍!」,而他的參謀總長更認為只要3~5個月的時間;這麼說5個月還是最長的時間呢;這種信心主要根據錯誤的情報,誤認為中共呼籲和平,證明軍事上「不堪一擊」,而攻克張家口後更判斷「共軍主力已被擊潰」。特務鄭介民甚至在10月21日的黨政小組會議聲稱:「共軍戰鬥力甚差,組織力亦不如前,共軍向我投誠者日眾,內部亦常有我人潛伏,如能再將冀、魯平原收復,則共軍無可為矣。」,事實上,至1946年6月到1947年2月,國軍在打打談談中,從共軍手中奪回不下百餘都市,怪不得蔣介石不怕決裂。 第二階段:"共軍逐漸逼近" 1948年9月遼沈戰役發起後,爲配合東北戰場,並進一步發展華北戰局,遵照中央軍委統一部署,華北野戰軍(以下簡稱華北)第2、3兵團發起察綏戰役,從9月上旬到10月底,殲敵約兩萬余,解放了綏遠和察南的廣大地區,並包圍了歸綏,嚴重威脅了華北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的後方。與此同時,華北第1兵團於10月5日發起太原戰役,包圍太原,完全切斷了傅作義與閻錫山兩集團的聯繫。在北平以南地區,華北7縱攻佔固安,孤立了保定。華北14縱包圍新鄉、安陽。這些作戰,不僅有力配合了東北的遼沈戰役,而且進一步削弱了華北國民黨軍的實力,爲平津決戰創造了有利條件。 第三階段"兩軍作戰初期" 分割包圍﹐切斷退路。11月23日東北野戰軍主力開始向平津和塘沽﹑唐山地區挺進。29日﹐華北第三兵團突向張家口外圍據點發起攻擊﹐吸引國民黨軍西援。傅作義急調第三十五軍等部連夜增援﹐並令兩個軍主力西移。當傅作義發覺東北野戰軍入關後﹐又急調第三十五軍速返北平﹐並從天津調八個師加強北平防務。第三十五軍東返時﹐被華北第二兵團包圍在新保安。傅系主力分別被圍在張家口﹑新保安﹐切斷了西逃的退路。東北野戰軍主力十一個縱隊先後入關﹐多路穿插﹐分別包圍了北平﹑天津﹑塘沽﹐封閉了華北國民黨軍南逃的通路。依據中央軍委“圍而不打”和“隔而不圍”的指示﹐東北﹑華北野戰軍協同作戰﹐僅用二十餘天就完成了對傅作義集團的戰役分割和戰略包圍任務。 第四階段:"共軍各個擊破" 各個殲滅被圍守軍。解放軍遵照毛澤東關於先打兩頭﹑後取中間的指示﹐逐次圍殲新保安﹑張家口﹑天津的國民黨軍。12月22日﹐華北第二兵團首先向新保安發起總攻﹐全殲傅作義精銳部隊第三十五軍軍部及兩個師(見彩圖 1948年12月22日﹐平津戰役中的人民解放軍攻克新保安 )。23日﹐張家口守軍七個師向北突圍﹐企圖撤回綏遠。華北第三兵團和東北第四縱隊全力堵擊追殲﹐23日晚解放張家口﹐24日於張家口東北地區全殲十一兵團五萬四千餘人。1949年 1月14日﹐東北野戰軍採取東西對進﹑攔腰斬斷﹑先南後北﹑各個殲滅的戰法﹐以二十二個師的兵力向拒絕放下武器的天津守軍發起總攻﹐經過二十九小時激戰﹐至15日全殲國民黨軍十三萬餘人。活捉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﹐天津解放。塘沽守軍五萬餘人於 1月17日從海上逃走﹐塘沽解放。 第五階段:"包圍北平解放" 在張﹑津﹑塘相繼解放後﹐防守北平的二十五萬國民黨軍陷入了重圍的境地。中共中央為保護古城北平﹐力爭通過談判實現和平接管﹔同時又要求部隊不放松強攻的準備。經雙方多次談判﹐以及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和愛國民主人士的配合工作﹐於1月21日達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。22日﹐傅作義所轄八個軍二十五個師全部開出城外﹐聽候改編。1月31日﹐人民解放軍入城﹐北平宣告和平解放﹐平津戰役勝利結束。 參考資料 以前做報告(經過) 2008-04-17 02:08:18 補充 戰後檢討: "裝備國強共弱,機動國弱共強" 在東北野戰軍入關前,傅作義集團正規軍共四個兵團,十二個軍,四十二個師,連同地方部隊共五十余萬人,其主力部隊多爲美械裝備,還繼續得到美國的。而傅作義則是國民黨軍將領中比較有指揮才幹的,在戰術上既學習了軍隊的一些方法,也學習了解放軍的一些辦法。所以在平津決戰前,華北戰場的基本形勢是:解放軍在戰略上掌握著主動,但在兵力兵器上仍處劣勢。 參考資料 礙於字數限制。(檢討部分) 2008-04-17 02:08:33 補充 "華北中心石家莊遭解放" 在1948年9月,在蔣介石徵求傅作義對太原戰局意見時,傅作義就請求從整個華北著眼,增兵三四個軍,直搗石家莊。9月12日,傅作義與國防部第三廳(作戰廳)廳長郭汝瑰研究了打石家莊的計劃,傅作義認爲華北只有實行攻勢才可支援,主張立即進攻石家莊,同時在南口地區設伏,伏擊回援的解放軍。但因爲東北戰局迅速惡化,蔣介石首先要調兵增援東北,所以偷襲石家莊的計劃未能實施。 參考資料 礙於字數限制。(檢討部分) 2008-04-17 02:10:03 補充 "解放軍戰術成功" “隔而不圍、圍而不打”的戰略部署。也就是從12月11日到12月25日,對平張之敵,只作戰役包圍,不作戰術攻擊;而對北平、天津、塘沽等地之敵只作戰略分割,隔斷各地之間的聯繫,而不作戰役包圍。 同時,爲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各部南下,命令華東、中原野戰軍留下杜聿明集團餘部,在兩星期不作最後攻擊之部署。爲防止其向青島撤退,命令華東軍區集中一部兵力控制濟南附近一段黃河,並在膠濟線預作準備。爲防止該集團沿平漢路、津浦路南撤,命令華北軍區集中一切可用的力量,進行阻擊的準備。 參考資料 礙於字數限制。(檢討部分) 2008-04-17 02:11:33 補充 "解放軍戰勝主因" 1 決策果斷,當獲得傅作義集團有戰略總撤退的企圖時,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結束休整,立即入關,會同華北野戰軍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提前發起平津戰役。 2 採取各種手段,首先撤圍歸綏,緩攻太原,停攻保定,以麻痹傅作義;其次從平綏路開始作戰,以抓住傅系,拖住蔣系;再次東北野戰軍主力入關後即切斷平、津、塘、唐之間聯繫,以斷絕其從海路撤退的通道;加上“圍而不攻”、“隔而不圍”,並利用談判保持接觸,以穩住傅作義,使其定不下撤退的決心;最後還組織淮海戰役進行戰略配合等一系列措施,將傅作義集團抑留在華北地區,同時完成了對其的戰略包圍與戰役分割,爲爾後各個殲敵創造了條件。 參考資料 礙於字數限制。(檢討部分) 2008-04-17 02:11:56 補充 3 以“先打兩頭,再取中間”的方法,一舉打下了新保安和天津,既完全堵塞了傅作義集團西撤南退的道路,又打掉了傅作義與解放軍談判討價還價的籌碼,爲和平解放北平創造條件。 4 以軍事打擊與政治鬥爭相結合的方法,利用軍事打擊的聲勢,充分發揮政治鬥爭與爭取,通過和平談判,促使北平國民黨軍隊接受和平改編,減少了對北平的破壞與人民生命財産的損失。 參考資料 礙於字數限制。(檢討部分) 相關詞: 勝利羽球,勝利女神,勝利,勝利的惡魔,big bang 勝利,勝利果實,勝利百貨,勝利早點,勝利女排,勝利眼鏡 [ 快速連結 ] 其它回答( 1 ) | 意見( 1 ) | 評論( 0 )

以上資料來源,如有侵犯到著作權請到留言板通知站長移除 以上文章引用出處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608041700677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nte0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